回顧這幾年的懷孕旅程,有太多難以言喻的情緒。從順利迎接第一個寶寶,到兩次流產,發現自己是免疫媽媽,再到歷經試管、手術與反覆安胎,終於抱到第二個寶寶。這是一條走得很慢、很痛、卻也讓我學會堅持與相信的路。
這篇文章,我想寫下我的經歷,也獻給正走在這條路上的妳。希望妳知道,妳並不孤單。
第一個孩子來得很順利
109年,我結婚沒多久就懷孕了,懷孕的過程出乎意料地順利,產檢一切正常,年底順利生下女兒。當時的我對懷孕了解不多,甚至有點天真地覺得:「懷孕應該就都會這麼順利吧。」
我和先生計畫在40歲前再生一個,讓家中有兩個孩子作伴。裝修房子時,也特地預留了兩間小孩的房間。
我們的心裡,已經為第二個孩子,準備好了。
第一次流產:措手不及的告別
111年過年前,我再次懷孕。一開始很開心,覺得一切似乎也太順利了。第一次產檢時醫生還發了媽媽手冊,但沒想到幾天後,我開始出血。
那時我們剛搬到嘉義,假日不知道哪裡能看診,臨時跑到雲林,卻錯過了最佳處置時機。後來回到大醫院追蹤,醫生只說多休息,但因為第一胎太順利,我沒把這句話聽進心裡。
那段時間剛結束育嬰留停,我回到新單位,對工作充滿期待,也給了自己很多壓力;又因為先生即將出國進修,一邊工作、一邊送他出國,還要適應一個人帶孩子的生活。
直到某天檢查時,醫生冷靜地告訴我:「沒有心跳了。」
我一個人坐在診間,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。
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失去,第一次知道,懷孕,真的不是一定會有結果的。
第二次流產:還來不及歡喜,又再一次失去
流產後,我做了一系列婦科檢查,發現左側輸卵管阻塞、右側卵巢有巧克力囊腫,AMH也不理想,懷孕機率大大降低。
我嘗試吃排卵藥,也看中醫調理。就在原本安排要動手術切除巧囊的前一個月,月經遲來,我發現——我又懷孕了。
這次,我不敢高興。只敢悄悄祈禱、謹慎觀察。
但胚胎始終比正常週數小,沒有心跳。12月的一天,我上廁所發現有血,又是那種熟悉的恐懼。我開始大量出血,跑急診後確認,這一次,又流產了。
兩次流產,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身體有什麼問題。我主動做了免疫檢查,才發現自己是免疫媽媽,有抗磷脂抗體症候群,這會讓胚胎無法順利著床、發育。
我哭了很久很久,先生也難過地陪著我。我知道,要懷第二胎,不能再靠「自然」,我必須接受治療,甚至走向試管這條路。
試管前的考驗:手術、疼痛、等待
我們選擇台南成大醫院的吳醫生,開始試管嬰兒(IVF)療程。
但就在準備過程中,我的巧克力囊腫突然惡化到6公分,壓迫到腸道,引發劇烈疼痛,經歷了一連串斷層掃描、急診、止痛,最後緊急安排腹腔鏡手術切除囊腫。
術後休養一個多月,才終於開始進入IVF流程。
我第一次取卵只取到一顆,第二次多取兩顆,一共三顆胚胎冷凍。我原本計劃等到身心放鬆後再植入。
試管成功,但不代表一帆風順
休息幾個月後,我終於鼓起勇氣,進行第一次胚胎植入。
這次成功懷孕,但從一開始就斷斷續續出血,讓我每天如履薄冰。每天擦拭衛生紙上的一點點咖啡色,都能讓我心跳加速。
醫生一句:「有心跳了。」讓我流下眼淚;醫生再一句:「現在開始請假休養吧。」我終於放下工作,躺回床上,好好守住這個寶寶。
前三個月,我吃了無數藥,打黃體素針,孕吐、胃酸、失眠……卻從不敢抱怨。只希望他平安長大。
基因報告:再一次被命運考驗
進入中期產檢時,我選擇做了羊水與基因檢查,確保寶寶健康,沒想到卻接到訊聯科技打來的電話,要我們夫妻抽血。
結果顯示,我們兩人都是SMA基因帶因者,寶寶有25%機率是重症。
那一刻,我幾乎無法呼吸。懷了24週,醫生甚至提醒我:「若確定是重症,需要轉院人工引產。」
這15天等待的時間,是我人生最漫長的日子。我拜託先生去聯絡業務,說我不想知道任何消息,只希望結果能讓我們繼續下去。
幸好,老天爺聽見了我的祈禱。寶寶只是帶因者,不是重症。
我終於可以安心地,繼續這段懷孕旅程。
延伸閱讀>>彰化縣育兒資源懶人包,20項以上實用免費育兒資源
終於,抱到你
在滿39週時,我與醫生約好催生。2025年5月14日,我順利生下我們的第二個寶寶。
當我抱起她的那一刻,前面經歷的疼痛、流淚、等待、恐懼,都化為一句話:
「你來了,媽媽真的好愛你。」

寫給每一位正努力的妳
如果你曾經經歷流產,請不要自責。
如果你正在試管過程中備感壓力,請你撐住。
如果你檢查出某些異常,請相信科技與醫療。
如果你在等待著驗孕的結果、抽血報告,請別放棄希望。
我知道,這條路不好走。但妳不是一個人。
有很多媽媽都像妳一樣,曾經哭著祈禱,曾經在診間獨自落淚,曾經在浴室擦著血問自己還能不能堅持。
但請相信,只要你還願意愛、還願意等,寶寶就會在對的時間,用他的方式回到你身邊。
我走過來了。
我知道你也可以。